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898|回复: 0

现代商用厨房设备配置标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12-25 19:47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厨房设备的配置 9 T2 E" U6 m: a  y: R# z$ {! E  V
一、厨房设备平面布置原则:
  Z- r4 r7 R8 Z4 e5 s2 P1、符合消防卫生环境要求:即(1)食物及用具制作,存放时应做到生熟分开,脏物与清洁物分开、冷热分开。(2)燃油、燃气调压、开关站与操作区分开,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。(3)高于300℃管道与易燃物粗距≥0.5M。(4)未经净化处理的油烟排气口必须高于附近最高建筑物0.5M。   c) Z( W+ E5 d; a
2、应充分利用原有装置、设施、地形,使各分区拥有合理空间,视野开阔,走道畅通方便管理。 3、应充分了解用户既定菜式、一切安排、布置均以此为本。 二、工程设计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
2 b4 f9 Z* G' W- L6 ~5 m7 ]1、用户既定菜式和最大进餐人数,这是平面布置设计的主要依据,根据此可确定主要设备、数量、型号。 2、用户可供应能源:如锅炉蒸气,柴油,煤气种类,电源(220V/380V) 3、厨房平面结构、尺寸图及空间高度结构图。 7 ?) W5 Z1 c, N* u" g, O5 Q3 O
4、用户的基本要求:如管路走向、污水出口、风机定位等。 5、侧面了解用户投资情况。
: n6 O" o& e5 D* a% @2 D) F8 J3 C三、厨房工作区的划分、功能、主要设备的配置 1、标准中式餐厅工作区分为:
5 d: i4 _4 s4 k; U2 J! M8 h(1)操作区:根据厨房平面图及设备配置情况,有的还可分为红案操作区、蒸 煮区、烤制区等,其功能是满足既定菜系,烹调工艺要求。
' Z; W1 f( m$ y) J& f(2)粗加工区:其功能是摘去菜叶、根、茎情况,鱼肉开生、初加工处理。 (3)精加工配菜区:其功能是将粗加工食物改制,调配适合菜系要求。 (4)白案区:其功能是面粉类食物调和、压制、工艺拼花、拼盘等。
6 z1 ]  I" q; N9 N8 G' q, z/ [(5)冷拼区:其功能是将不经加热可直接食用的食物,开瓶、切制、拼花、拼盘等。 (6)洗消区:其功能是将餐具进行清洗、消毒、贮藏。 (7)冷藏区:用于生、熟易变质食物贮存。 (8)仓库区:用于米、面等不易变质食物贮存。 2、中式餐厅各分区主要设备的配置: (1)操作区: 0 U+ b9 ]8 J4 o
对于广式厨房,其菜式烹调工艺有蒸煮、烧腊(烤制)卤味及火炒四种工艺并举,偏重于烧腊和蒸煮,其操作区必备设备有:炒灶、蒸炉、肠粉炉、高汤炉、矮仔炉、烤乳猪炉、烤鸭炉、蒸灶或蒸炉、蒸汽柜。 对于川式厨房,其菜式烹调工艺主要以爆炒为主,以煨、蒸为辅,其操作区必备设备有:强力鼓风炒灶、煲仔炉、蒸炉或蒸气蒸柜矮仔炉。  + h2 q" q5 d3 `* q! t) b* @" |7 Q
四、厨房设备布置加热设备及数量概算: 0 S( @- w2 D2 _% M, r0 x
1、厨房平面布置的首要条件是满足烹调工艺要求,尽量避免冷、热交叉,清洗物与脏物交叉,力求各工作区就近作业。
$ y/ ^' F+ @5 E; t2、充分了解厨房空间、平面地形、加热设备的布置方位,应力求保证排油烟、新风系统少弯、距短、方便安装。
/ h; N! c" A' S9 w' y3、工程设计中主要设备数量概算: (1)炒灶: - {  p0 A. Z* N0 ?& a' g) k9 z
a.以宴会餐式为主的餐厅或早茶式餐厅 火眼数=餐厅桌数/5  b.以零客为主的川菜餐厅 火眼数=进餐人数/40-50 c.部队、学校 ; i$ w7 j& |* Z. P* i8 ~6 j
火眼数=就餐人数/100 大锅灶=人数/200-300 (2)蒸饭柜、蒸柜炉:
4 U- C5 {# _* z! g' j4 p- U$ t( n单门蒸饭柜可供250-300人主食或100-150人所需蒸菜,三层蒸柜炉可供50-100人所需蒸菜或30-50人主食。
& a8 E; R! G! y' ~( Y(3)其它加热设备:一般情况下,200人以下的中餐厅其它加热设备不宜超过2台/种
/ n) i; n7 L8 G
' o9 A. _; c1 s  P7 u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商用厨具网 ( 鲁ICP备15017078号 )

GMT+8, 2024-11-22 09:20 , Processed in 0.06654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4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